发布时间:2021-11-15 10:08:19 来源:清风桐汭 已被阅读 次
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中强调,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,全方位培养、引进、用好人才,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,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,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。这既是动员令,也是路线图,更是冲锋号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务必牢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,广开进贤之路、广纳天下英才,确保党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落细。
要有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的爱才之心。为政之要,惟在得人。中华民族历来有礼贤下士的优良传统。刘备三顾茅庐会诸葛,依靠的是“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” 般的真心;蔡邕倒履相迎见王粲,也同样表现出对真才实学的谦恭与热切;习近平总书记躬身为科学家颁奖,更是源自对人才发自内心的尊重。事实证明,爱惜人才,贵在走心。只有用人者的将心比心,才能换来各类英才的百川朝海。因此,各级领导干部要像对待热恋中的情人一般,在思想上真心珍视人才,感情上贴心呵护人才,生活上关心支持人才,送上实打实的政策,提供点对点的服务,保持面对面的沟通,才能抱得美人归、广聚天下才。
要有“不畏浮云遮望眼,只缘身在最高层”的识才之眼。古语有云:为治以知人为先。战国末期的长平之战中,赵国弃用老将廉颇重用少帅赵括,最终酿成大败,其中固然有赵括“纸上谈兵”的原因,但也与赵孝成王的识人失误有巨大关系。同样,马谡失街亭也同诸葛亮的选人不当有直接关联。因此,精准识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。如何在芸芸众生之中把人才识别出来?古人也总结出一些方法,从战国时期李悝的“识人五法”,到刘邵《人物志》中的“九征”“五常”,再到曾国藩《冰鉴》中关于识人的著述,其本质都是观其像、品其言,进而察其行,由表及里、去伪存真。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,也要练就一双识人辨才的“慧眼”,眼观六路察看细微表现,耳听八方收集多方意见,既看其才、又观其德,既看优点、又观缺点,既看显绩、又观潜绩,既看工作、又观生活。全面、历史、辩证地考察、甄别人才,才能成为当代“伯乐”,让更多“千里马”脱颖而出。
要有“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。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”的容才之量。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这样一句古语:盖有非常之功,必待非常之人。人才不能等同于“完人”。白璧微瑕,不失其宝。王猛扪虱而谈、固然不雅,但桓温若因此而鄙贱其人,就会与这位经世奇才失之交臂;魏征性格倔强、敢于直言,如果李世民嫌他不够听话,就不会留下“以人为镜”的历史佳话。各级领导干部也需要不断涵养容才的雅量,既能容人之长,对在某些方面胜出自己的人才,甘于打下手,乐于做绿叶;也能容人之短,对他人的缺点或不足,不要求全责备,善于协调资源、扬长避短;更能容人之过,对待人才的失误,不能简单的一棍子打死,允许试错、包容犯错、大胆容错,这样才能让人才放手释怀、甩开膀子,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。
要有“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才”的用才之能。功以才成,业由才广。爱才、识才、容才,最终还是要落实在用才上。善于用人者总是看人所长、用人所长,而不求其为。为此,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“干部问题就跟摆棋子一样,要摆得恰当,发挥最佳效果”的指示要求,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并重,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相结合,敢于打破区域限制、身份限制,消除人才自由流动的壁垒,善于在基层一线、项目现场和农村实践中发现能人,勇于起用锐意进取、敢于担当又充满干劲的新人,真正把各类人才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,切实做到人尽其才、才尽其用、用当其时。